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新闻 » 地方新闻» 正文

大同市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2011-08-27 11:50:46     新浪网      我要评论()

        【大同日报】本报讯 (记者 王瑶) “用2到3年时间,投资132亿元,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居住品质提升的标准,新建保障性住房800万平方米、16万套,使全市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全部住上新楼房”,这是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目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1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规模在全省位列第一,使全市低收入家庭的安居梦不再遥远。


        拥有一套好房子是许多人的心愿。根据2008年底的调查显示,我市有16万户、48万人居住在户均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里,住房问题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要彻底改变现状,让百姓拥有安居之所!”市委、市政府从改善民生、提升居住品质的角度出发,将加快城市基础建设与改善低保及低收入群体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结合起来,组织编制了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配套政策,以此夯实保障性住房政策基础。在税费减免方面,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营服务性收费征得相关企业同意后,按低限减半收取。在建设用地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以行政划拨的方式优先供应;配套建设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所得土地收益用于保障住房建设。在建设户型上,保障性住房户型建筑面积以50到60平方米住房为主。属于拆迁范围内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根据原住房面积和家庭人员状况可适当增加安置面积。民众广为关注的安置补偿,我市努力做到公开透明:属于拆迁范围内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按租售并举合理补偿安置。一是零成本以旧换新。拆除房屋建筑面积,实行“拆一还一”,不结算差价。二是补贴价保障住房。政府以补贴价优惠保障到45平方米。三是成本价以小换大。政府以成本价安置到60平方米。我市拓展筹资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土地出让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充分利用金融支持政策等,确保保障住房建设顺利进行。在建设中,我市创造性地提出“以房养房”的方法,即在一个区域内,拿出一部分建设保障性住房,一部分作商品用房,用商品房开发的收益来弥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同时避免了让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可以把不同人群、不同收入群体融合在一个区域里,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提升了城市品位。


        据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8年到现在,我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集中财力物力,总投资115.1417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工程32项,总建筑面积715.483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18项,总建筑面积677.96万平方米,总投资110.49亿元;县区14项,总建筑面积37.523万平方米,总投资4.6517亿元。目前,市本级的18个项目,已竣工185.33万平方米。县区的14个项目,主体工程完成80%,预计2010年年底全部竣工。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及时开工,我市各级领导亲自抓,并专门设立了由市发改委、财政、环保、国土、建设等部门组成的项目审批办理“绿色通道”。目前,全市落实的21个保障住房建设工程项目都领取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建设用地许可证》、《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立项文件。在建设中,各项目明确进度,标准管理,坚持做到五个严格,即严格规范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严格工程建设管理、严格监督检查、严格例会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建设质量,努力把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分享到:

(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