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新闻 » 地方新闻» 正文

“三房三金”让更多群众“住有所居” 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扫描

2011-10-31 09:48:59          我要评论()

位于市区西环路的保障房工程已动工建设,此项工程将有效帮助我市完成市直2011 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
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彭建文多次要求,要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公租房,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市政府及各级各相关部门通过出台督办方案,完善台账,明确项目责任单位、项目负责人、具体时间进度表及跟踪督察单位,做到保障性住房建设有计划、有督察、有奖惩,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开绿灯”。市政府逐月召开保障性住房建设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该项工作稳步推进。

     据悉,我市今年住房保障目标任务是新建保障性住房5469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644套,廉租住房545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78户,公共租赁住房2558套,棚户区改造1544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房改办、解困办)主任钟军说:“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44个,在市、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个项目都已顺利动工,到年底能圆满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任务。”

温暖人心的50平方米
 
     “迁新居感党恩人旺财旺事业旺,入吉宅谢政府为民惠民百姓乐”,这是一户住上廉租房的群众新家的对联,朴素的话语表达了人们的感恩之心。郭姨就是常怀这种感恩之心的人。

     郭姨是源城区人,其丈夫是复退军人,退伍后在一企业工作,后下岗,在战友的帮助下买了一辆摩托车载客,但却又不幸地患上了重病,最终不治去世,并留下了一笔债务。在丈夫去世后,郭姨一人带着两个子女过着艰辛的生活:儿子读高中,女儿因残疾坐轮椅上小学,这使郭姨不能脱身去工作,只能从附近的工厂拿回毛线来编织,这样每个月的收入只有200多元。一家三口租住在上城的老屋里,房子不但老旧,还逢雨必漏,下雨天床上都要放着盛雨水的盆盆罐罐。

     郭姨曾对其儿子说:“以后你有出息了,让妈住上‘城中城’那样的房子就心满意足了。”其所指的“城中城”,是位于上城的一处商品房项目,环境很好。她这一愿望在市解决住房困难办公室(简称“解困办”)的帮助下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原来,是“好心人”向解困办反映郭姨困难处境,市解困办随即前往调查,认为郭姨生活特别困难,符合廉租房的入住申请标准,很快办理了手续,让她一家住进了“城中城花园”小区的廉租房。

     新居只有50平方米,但明亮洁净,空气清新,每月只需50元租金(每平方米一元钱)。50平方米对于一些市民而言也许就是一个客厅的面积,但对于郭姨这样的家庭来讲,这是温暖人心的50平方米,让他们有了一个体面的家。

      据悉,目前市区有230多户低收入家庭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照顾。由于房源有限,还有更多的家庭无法享受到这种“实物配租”优惠。“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对符合条件的群众发放租房补贴,轮候配租。”钟军告诉记者。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市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小财政”支撑 “大保障”

      河源是众所周知的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相当有限,能用于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资金也不多,但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小财政”支撑起住房“大保障”的局面。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日益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但早在此之前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河源就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正是基于此,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多次来我市检查此项工作时,都认为“河源各级党委政府对住房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筹集资金措施有力,项目选址便民到位,分配过程公开公正,最大限度解决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难问题”。

     据了解,早在1994年,市直就启动了首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随后,市区陆续建成文景小区、金安小区、丁香居、和福花园、群丰村和丰阁金鼎花园、文昌花园等7个经适房项目,使2000多户中低收入的家庭受益。这些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解决了市直公务人员住房之忧,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政府预期的带动辐射作用,“建到哪里,哪里人气旺起来”,我市的房地产也由此发轫。

      2007年,政府开始着手建设廉租房,以解决城市最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针对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买不起房又达不到廉租房租住条件”的“夹心层”, 2008年政府开始研究公租房建设工作,到今年,首批政府直建公租房项目正式动工。市直位于市区西环路石苟坪保障性住房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元,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预计明年7月底前可竣工交付使用,届时将使160户家庭受益。

     面对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三房三金”的保障渠道,即: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住房公积金、廉租房补贴金、公职人员住房补贴金,多渠道满足群众的住房需要,让更多的群众“住有所居”。

公积金”做出“大文章”

    住房公积金是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这一制度的实施是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题提供的一种政策性融资渠道,在我国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悉,我市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起步较晚,从2005年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市住房公积金累计归集达到30.75亿元,其中市直累计归集15.52亿元,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达到72%。“至2011年全市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0亿元,解决了1.8万余名职工购建自住用房的资金困难。”钟军说,“特别是今年,银行业压缩银根,国家一再加息。面对商业贷款较高的利率水平,公积金贷款的优越性也再次凸显出来,让更多人申请公积金贷款。”

     据了解,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扩大住房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一是有利于筹集建房资金,打破了住房建设单纯依靠国家和单位投资的格局,为住房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加住房供给,提高职工居住质量。二是促进住房消费的增长,可以带动银行商业性贷款的发展,极大地活跃住房消费市场,促进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创造基础条件。三是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提高职工买房的支付能力。住房公积金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存,单位缴存部分相当于单位给职工发放的住房工资,提高了职工工资中的住房消费含量,成为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一种重要形式。钟军说:“政府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解决保障性住房资金短缺,支持职工购建自住用房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们用有限的资金做出了一个‘大蛋糕’,做出了‘大文章’。”

多举措推进保障房建设

     尽管我市住房保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面对每年递增的目标任务和急需解决住房问题的群众,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土地和资金。为加快推进各项工程建设,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求市、县区政府一定要把这一改善民生的大事办好,国土部门要把公共租赁住房用地纳入年度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予以重点保障供应。各企事业单位可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对闲置的工业、仓储、办公等用地,在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可调整为公共租赁住房用地。同时,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建立融资平台。地方配套资金执行原有政策基础上,市县财政将从政府每年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按10%的比例计提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统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市财政局、市解困办在申请中央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基础上,积极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破解资金难题。

     在筹集房源上,我市突破单一建设模式,灵活采取新建与改建相结合、独立建设与配建相结合、建设与购买相结合的方式。符合条件的单位可以集资建设公租房,进行棚户区和危旧房改房改造。“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设各类型保障性住房1.9万套,利用廉租住房补贴和住房货币补贴以及实物配租新增解决2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实现家庭住房小康水平。

( 河源视窗 )

分享到:

(编辑:taibai)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